关键词: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
核心提示:5月9日出台的《重庆市未成年人行为守则》提出了未成年人“志愿服务、保护环境、文明娱乐、拒绝毒品、远离网吧、自我保护、防灾避险、预防疾病、接受诚信教育”等较为鲜活的时代理念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就... 5月9日出台的《重庆市未成年人行为守则》提出了未成年人“志愿服务、保护环境、文明娱乐、拒绝毒品、远离网吧、自我保护、防灾避险、预防疾病、接受诚信教育”等较为鲜活的时代理念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就是要有时代特色,贴近未成年人,这样才能够打动未成年人的心。
未成年人就像春天刚开的花朵,他们的心很敏感、率真,他们接受新鲜东西多、快、杂,而对说教的东西、形式主义的东西、没有时代感的东西、干瘪无味的东西最反感。这就是为什么家长、老师的一些本质上很好的教导有时不被未成年人所接受的原因。一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,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特点,就可能根本激不起未成年人兴趣;强迫未成年人参加这一类的活动,往往效果适得其反。
过去,我们并不是没有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,但有时措施不得当,这就包括,在实践中总是强调自上而下的动员,教育模式陈旧,因而收效不好。眼下,随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升温,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工作,只有未成年人接受了,才算达到了目的。
贴近未成年人意味着成年人要向未成年人“学习”。北京一些家长和老师发现一些内容不健康或不适合的“灰色”童谣在未成年人中流行。他们没有采取堵的办法,而是意识到校园缺少反映儿童情趣和生活的文学作品。为此,北京不仅在有的学校将本土童谣写进课程改革实验班课表内,而且将在全市大力支持童谣创作,让好的内容以易于接受的形式,对未成年人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。
一项措施是否贴近未成年人,需要听取全社会的意见。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起草《重庆市未成年人行为守则》时,公开征求重庆市民意见,许多热心市民通过各种渠道提出意见和建议,守则经9次修改后才出台,这就避免了想当然。
搜索关键词:
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