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频频发生盗窃案,结果却是少女所为,自4岁时染上恶习,至今已经10年。
14岁的少女小琳随同父母从乡下来到南京的舅舅家。但没多久,舅舅家却突然发生了一桩神秘的盗窃案。小琳的舅舅、舅妈在成都经营着一家公司,这天舅妈一查账,竟然发现少了1100元!难道家里进了小偷?就在纳闷时,更奇怪的事发生了,在南京的大部分亲戚家里,都相继发生了丢钱事件。
此时,小琳的母亲出面了:“那1100元钱是小琳偷的,我问过她,她承认了。”这番话让舅舅、舅妈大吃一惊。后来,他们又得知那些亲戚家的钱也都是小琳偷的。原来,小琳在4岁时就染上了偷东西的习惯,至今已整整10年。
小琳上小学时,有一天她从老师办公室拿走了一本教科书,但第二天,她又悄悄地把书送了回去。后来在学校花卉展期间,小琳又将一盆鲜花挪到了厕所里,但奇怪的是,她自己却向老师报告有人偷花。由于当时有目击者,小琳的“自盗”案件很快就被“侦破”。老师把她的表现告诉了她的父母,但忙着上班的父母并没在意,可这一放手让小琳难以自拔,她又开始了下一轮的疯狂“偷东西”。此时,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?
更令人吃惊的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,小琳的作案手法也开始向“专业”化发展,此时的她已经可以娴熟地撬锁爬窗户。偷完东西后,她能镇定地砸碎镜子,伪造现场。小琳偷了东西后很少自己用,那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偷呢?这让她的父母难以理解。
中国有句俗话: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,小琳的父母也不例外,他们认为打骂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,可结果却让小琳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。万般无奈之际,父母带她来到赏识赢心理辅导中心求助。重庆赏识赢心理辅导中心主任王教授在和小琳的接触中发现,小琳对父母充满了仇恨。为了找到原因,王教授向她的母亲了解家庭状况。
“从去年开始,我们让她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,把自己偷东西的过程写下来,然后站在讲台上给大家念。而且我们曾当着众人的面,打过她……”这种带有羞辱性的教育方式,小琳的父母并不认为有问题。
对不可抑制的偷窃冲动,小琳很痛苦,她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恨这种行为,你又来捣乱了……”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琳的心理状态,李大夫开始对李琳进行例行的心理问卷测试。在完成心理测试后,王教授得到一个信息:李琳偷东西的习惯,很符合“偷窃癖”的特征。“偷窃癖有很多特点,比如说要不断地重复去偷,这种行为他自己控制不住,这跟那种有目的偷窃不同。
小琳从4岁就开始偷窃,而且偷窃次数十分频繁,这样看来,小琳的行为显然符合了这些特征。但实际上,有很多小偷也是反复作案的。怎样才能判别一个“真正”的小偷和“患病”的小偷呢?
赏识赢心理心理专家王教授进一步分析了两者的区别:“有偷窃癖的人总是有一种紧张感,在行动前他的内心会非常冲动,心跳加快,当偷完后,他会有一种释放感、满足感,甚至有人形容它为‘快感’。但之后,他还会自责、内疚,想要改变但又改不了。”
最重要的还有一点,小偷总是想偷最值钱的,而小琳却并不在意偷的是什么。小琳之所以要偷窃,是因为她内心有一种想偷的冲动,这种冲动非常顽固,她自己已经无法控制。重庆赏识赢心理专家最后诊断,小琳的确是个偷窃癖患者,这让她的母亲陷入了深深的自责。她从来没想过,女儿“偷窃”竟是一种病!更让父母内疚的是,小琳在4岁第一次偷窃时,他们并没有严厉制止,自此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。
重庆赏识赢心理专家提醒家长:6岁之前,是一个人的心理关键期。其实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,都有一种本能的原始冲动,比如我们都喜欢吃好东西,听美妙的音乐,但很多人不大愿意去辛苦工作。但当一个人受过教育后,就会有社会责任心,他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这种原始本能。可正是这个关键时期,父母无意中的纵容致使她没有认识到偷窃是可耻的,这对她形成“偷窃癖”有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重庆赏识赢专业为您解忧,用爱心帮助孩子!更多亲子教育问题敬请垂询:
心理辅导:专业爱心辅导问题少年:如性格叛逆、打架斗殴、逃学厌学、行为成瘾、抽烟酗酒、亲情淡漠、自闭抑郁、早恋网恋、离家出走、暴力倾向、沉迷赌博、夜不归宿、沉迷网络、、痴迷赌博等一系列青春期问题,,最负责任的教育——赏识赢,家长首选!
-重庆赏识赢专家治校!专业蜕变!
全国唯一做到不打骂学生!7年办学成熟经验,6千成功案例!20年资深教育专家王快辉"因人而异,因材施教'携手全国问题少年委员会专家姚占文“心理震撼对比法”成功解救迷途少年无数!多电视台曾报道过其事迹,深受各界好评!值得信赖!全国首家专家治校放心的青少年教育学校 24小时专家免费咨询热线13628382777
搜索关键词:
女孩偷窃成瘾行为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