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入学,有的学生把价值2万元的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数码相机拿出来炫耀,有的骄傲地宣称只穿名牌,更有不少学生为自己拥有信用卡可以透支而兴奋
文/实习生 翟文君 方婷 图/本报记者 黄伟江
“一月五百贫困户,千儿八百刚够用,两三千元才算酷,四千五千真大户!”这个流行
于大学校园的顺口溜,是很多大学生金钱观的真实写照。金秋9月,又到了各大高校迎接新生的时候了,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,已经迫不及待地过起了奢侈生活。
“三位一体”花费近2万
小王是广州某重点高校大一新生,报到当天全家人都乘飞机来“助威”。笔者看到小王年纪不大手机倒是不小,而且是nokia中价格不菲的型号,市价也要5000多元!不仅如此,小王胸前更是琳琅满目,mp4摆来摆去,嘴里还哼着小曲;数码相机挂在脖子上,时不时对着路人来个特写!
笔者从其父母了解到,为了鼓励孩子考上大学,我们答应如果他考上重点,就把手机、笔记本电脑(妈妈指指小王背后的包)、数码相机都配备齐全!“这三样东西就花了将近2万块,别人的孩子上大学都买,我们不买也不行啊!”小王母亲说到。
在新生报到现场,笔者看到大部分新生都配备了手机、数码相机,即使暂时没有笔记本电脑的同学,也有一大部分准备开学后买液晶电脑。另一新生小峰说:“现在大学生没有手机相当于把自己封闭起来,几乎没有学生没有手机的!至于电脑,学习和交友都需要,更何况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!”
笔者同时走访了天河区太平洋数码广场的几位档主,他们都表示,近两个月档口生意很好,大多是一些准备上大学的学生,而且购买的也多数是新潮的、价格偏贵的产品。
护肤品衣服只用名牌
当笔者走进一间新生宿舍时,被一女生书桌上摆满的名牌护肤品所震惊!来自东莞的小蔡同学说:“这些名牌护肤品是我在高三暑假买的,我觉得上了大学不仅要学知识,也要学会让自己更漂亮!不仅护肤品用名牌,衣服我也只穿名牌,一方面质量信得过,另外可以让我更有自信!”笔者后来了解到,小蔡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,家境比较富裕!
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,很多学生的家庭都比较富裕,大学生追求名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,女生们更是津津乐道哪个名牌更时尚,哪个名牌最近在打折。不少学生身上一件名牌的体恤衫,已经超过了妈妈全身衣服的价钱!
有多张信用卡挺兴奋
随着信用卡对大学生的开放,如今不少大学生一进校就忙着办起了自己的信用卡,有的还同时拥有几张信用卡。
“现在都流行花明天的钱,做今天的事”,小周同学说,“来之前,我就已经打听好大学生申请信用卡的程序,准备办理3张信用卡,以解不时之需嘛!暑假的时候,我买东西都是刷家里的卡,已经透支了好几千呢!能有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信用卡,是件挺兴奋的事情。”
据了解,本科生持信用卡一般可透支3000元,研究生一般是5000元,有些银行为了开拓大学生信用卡市场,不断扩大透支金额,在大学校园长期驻点,安排办卡联络员,各大银行也忙得“不可开交”!
专家提醒:理性消费,不必攀比
暨南大学金融系负责学生工作的李共先老师说,认为大学生就应该有电脑、手机、MP3等的说法是一种误导。大一新生购买电脑、手机等商品的时候,不能看到别人买就跟着买,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。家长也不应该太纵容、迁就孩子,应该加强对孩子的节俭教育,让孩子把4年大学生活看成是一种锻炼,而不应让学生超前享受生活。
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宁认为,这种现象其实是父母的阶层地位在其子女身上的的写照。一边是大学生高消费,另一边是贫困大学生的低消费。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分化,某种程度上容易导致相互攀比,对贫困生形成刺激,并容易导致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。各高校应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,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,帮助大学生合理、适度消费,形成科学、正确的消费观。

图:大学生最喜欢高档的数码产品
搜索关键词:
大学生,奢侈,消费,令人,忧,新生,入学,有的,